资讯|专题|活动|视频|汽车|购物|健康|亲子|教育|美食|旅游|房产|二手房|家居|装修|365家装|便民|真好玩|品牌栏目
合肥论坛
关闭
当前位置:合肥论坛亲子频道亲子乐园  育儿答疑365(002):幼儿园孩子不主动和老师说话,怎么 ...

育儿答疑365(002):幼儿园孩子不主动和老师说话,怎么办?

发表于 2021-4-9 23:45 90179人阅读 0人回复 只看楼主

8

主题

0

听众

24

积分
UID
3562592
性别
帖子
8
阅读权限
0
注册时间
2020-10-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幼儿园孩子不主动和老师说话,指的是平时早晚来幼儿园或者离开的时候不主动和老师问好再见,还是平时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遇到了困难,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不主动和老师说话,而是等着老师主动去帮他。

如果仅仅是说和老师见面或者离开的时候不主动和老师问好再见,那么这个不主动说话的定义就比较狭义了。

孩子见面或者离开的时候,不和老师问好,说再见。可能是孩子和老师之间还没有建立深厚的情感链接,也有可能孩子有自己的方式问好和说再见。比如有的孩子早上来幼儿园会跟老师眨眨眼睛,有的孩子会跟老师笑一笑,有的孩子会给跟老师来一个亲密的拥抱,孩子可能会有自己的问好和再见的方式,那么这种情况孩子就没什么问题。

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和老师主动打招呼,家长可以以身示范,主动与老师问好和再见。在接纳的氛围中,在家长和老师的积极互动中,孩子也会慢慢学着去和老师打招呼的。

那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每天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不管和小朋友遇到什么样的矛盾,都不愿意主动和老师说话求助,那么我们就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了。

1.如果这个孩子是一个两三岁刚入园的新生,那么有可能没有完全熟悉新的环境,没有完全和老师产生情感连接,不主动和老师说话也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老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让孩子信任老师,对老师和幼儿园有安全感。让孩子充分的信任老师,孩子遇到困难需要老师帮忙的时候的时候,就会主动和老师说话向老师求助。孩子信任老师之后,很多孩子也会邀请老师欣赏自己的各种作品,孩子还会邀请老师参与他们的工作和游戏。

2.有些转园的孩子对老师有刻板印象。

孩子在其他幼儿园上过学,然后老师比较严厉比较凶,孩子过去的经验告诉他,老师都是凶巴巴的,孩子在心里不愿意亲近老师,不愿意主动和老师说话。

那么,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做的事情仍然是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和老师之间建立情感链接,信任老师确信老师是爱他的,是接纳他的,是欣赏他的,是愿意帮助他的。老师要帮孩子打破对老师的刻板印象。老师不断地给予孩子新的良好的师生互动体验,这些美好的体验,会促使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和老师互动的时候,主动与老师互动。

3.在家里成人对于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孩子对父母的这种严厉体验泛化到其他的成人身上。

一个三岁多的女孩子,入园一段时间后,老师发现这个孩子和班级其他孩子不一样,她不管遇到什么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和小朋友发生什么冲突,她她都不会主动找老师,她只会一个人躲在旁边默默哭泣。

当她违反了一些规则,老师去悄悄提醒她的时候,她就会特别的紧张,特别的惶恐不安。老师发现当爸爸妈妈来接她的时候,上一刻她还和小朋友玩的很开心,见到爸爸妈妈立马就变得很紧张,特别是爸爸的来接的时候。

后来老师和爸爸妈妈做了深入的沟通,才发现这个家庭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特别是爸爸,打骂孩子的频率很高,孩子见到爸爸就会很紧张。

孩子入园以后呢,就把对爸爸妈妈的这种互动,这种对成人的印象,泛化到老师身上。违反规则,老师轻声提醒,她也会焦虑不安。

后来老师多次和爸爸妈妈沟通,爸爸妈妈也意识到打骂孩子对孩子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再打骂孩子。老师也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肯定欣赏鼓励,让孩子信任老师。后来这个小女孩在工作中或者在与小朋友的互动中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都会主动和老师说话,请求老师的帮助。

4.家庭的教养模式,让孩与成人的互动习惯于不需要说话。

有的孩子在家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里的带养人就能知道孩子的意思,就主动去帮助孩子(如果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都就是这样做的,甚至有可能会扼杀孩子语言发展的动力,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孩子在家里习惯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就能懂他,就会去帮助他。

那当他上了幼儿园之后,他很有可能会把与爸爸妈妈或其他带养者的互动方式用到老师的身上。

那孩子可能还是希望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老师就能读懂他的需求。

那这种情况下,首先老师需要和孩子建立亲密连接。接下来老师要慢慢的延迟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去用语言说出自己的需求,然后再去帮助他(老师用实际的互动让孩子知道,孩子需要清晰的表达自己想法、感觉、需求,别人才能更清楚的了解他的意思,才能更好的与他互动)。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得到了老师的积极回应(帮助、支持、欣赏),孩子在以后就会更倾向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

当然,家长也需要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让孩子学会主动交流,主动求助。家园共育,助力孩子成长。

“教育是孩子生命的助力。”

“懂得是最好的爱。”

从这两句话来理解,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孩子的过程,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

但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成为助力的前提),是懂得孩子的行为,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感觉不到自己被教育。

只有老师和家长真正能读懂孩子的行为,能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能做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孩子当下的行为模式是之前他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教育环境又分为物的环境和人的环境,老师和家长是最重要的人的环境。我们老师和家长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做好我们自己,给孩子更好的支持引导,孩子的行为自然会改变。

20210409_3562592_1617983153147.jpg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0 0

神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其它方式登录:

便民工具
回顶部
2006年中国BBS社区100强 合肥市公安局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支队备案编号:340112014103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证B2-20050014号 2006年中国合肥我最喜爱的网站 网友票选第一名!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园孵化企业 江苏省公安机关互联网报警求助举报服务平台